2023年7月

湿疹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,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、瘙痒和干燥。

湿疹的出现最主要还是和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有关。但到底和食物过敏有没有关联,目前还没有明确的依据。

目前,人们对于湿疹和饮食关系的共识有:

1、严重的湿疹和食物过敏有关系,轻度的湿疹可能无关;

2、湿疹不是由食物过敏导致的,但是食物过敏有可能成为触发湿疹的因素;

3、食物过敏有可能会加重湿疹;

建议湿疹患者不应该盲目忌口,如果盲目忌口,很可能会出现营养摄入不全的问题。

首先,可以先确认一下自己的湿疹是否和某种食物过敏过关。

如果觉得食用了某种食物后湿疹加重,那么可以试着先避食该食品4-6周,如果湿疹没有改变,甚至加重,那么就说明湿疹和食物过敏没有关系,不需要忌口;

如何预防季节性湿疹

季节性湿疹发作有一定的规律,一般来说夏季比较容易反复,家长要在夏季做好对的护理。预防季节性湿疹很重要,找出发病的原因,去除这些致病的因素,当瘙痒难忍的时候,可以使用拍打法止痒。在秋冬干燥季节减少洗澡的次数,水温不能太热,同时家长要培养正确健康的饮食习惯很好,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,选择清热解毒的食物。

保持清洁

皮肤要保持整洁,注意小心清理患处皮肤。有的湿疹严重时可能会渗出,有的因为瘙痒会剧烈哭闹,眼泪流淌的地方如果不及时清理,皮肤会被眼泪中的盐分刺激变得干燥脱皮,所以日常清洁一定要做好,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。

穿着舒适

湿疹要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,材质最好选择亲肤柔软的纯棉面料,这样可以避免对皮肤的刺激。床品也要经常换洗,减少对毛衣、化纤类粗糙的物品的接触。

减少刺激

避免受到外界不必要的刺激。即便冬天阳光不算刺激,但也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室外环境,受到刺激而加重瘙痒。

基础保湿

保湿是护理湿疹的基础操作,轻度的湿疹症状做好保湿就可以缓解

室内湿度保持在45%左右,这是最舒适的湿度。就南方而言,气候使然冬季湿冷,使用地暖调节室内温度时不宜开得过高,保持在25度左右即可,酌情调整。

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。有皮疹多样性、对称分布,剧烈瘙痒、反复发作、易演变成慢性的特征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、任何部位、任何季节,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。得了湿疹,剧烈的瘙痒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,甚至影响其正常的工作、生活,长时间治疗不彻底可以导致精神萎靡、烦躁及精神障碍。

患了湿疹,要记住:湿疹最忌五个字——抓、烫、洗、馋、紧。

一忌“抓”

湿疹很怕刺激,即使再痒,也不能过度搔抓,否则只会加重病情。应尽可能追寻病因,隔绝致敏原,避免再刺激。

二忌“烫”

湿疹不能用热水烫洗,瘙痒严重时可用冷水敷一下进行缓解。

三忌“洗”

湿疹有渗液的部位尽量少洗,宜保持干燥,并避免或少接触化学洗涤用品。洗完澡要用软毛巾轻轻将水吸干,以减少对患处的刺激。

四忌“馋”

湿疹患者还要管住嘴,虽然没必要什么都忌口,但要自己注意观察,会引发或加重湿疹的食物一定不要贪嘴。应以素食为主,易于消化,不碍肠胃,大便应日日通畅,忌食辛辣刺激、腥发动风的海产品。常用一些健脾除湿的药膳,如冬瓜莲子汤、绿豆赤小豆汤等,对湿疹有较好的预防作用。河产品如莲子、藕、荷叶、菱角等,对皮肤亦有好处。

五忌“紧”

湿疹患者要消除精神紧张因素,避免过于疲劳,就是要调节生活,放松心态。有些患者饮食起居调养好了,休息好了,心情放松了,不太在意它了,湿疹竟自己就好了。

湿疹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过敏性疾病。发病的原因有很多,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。如接触尘螨等过敏原;摄入易过敏的食物,如海鲜、坚果、牛肉、羊肉、辣椒、韭菜、生姜、大蒜;还有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,以及精神紧张、压力过大、休息不佳,都会导致病人容易患湿疹。

那为什么湿疹患者洗澡不宜超过10分钟呢?因为洗澡时间过长,容易使得皮肤干燥,从而导致瘙痒,易加重湿疹症状。

湿疹患者洗澡时,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:

1、不要频繁洗澡

不需要太频繁的洗澡,一般每天洗一次就可以了,洗澡次数过多会让皮脂膜受损,让皮肤变得干燥。如果皮肤不是很脏,可以少用或不用清洁产品,洗澡后多涂抹一些复方黄柏液,帮助皮肤保持滋润。

2、水温不要太热

洗一个热水澡,是十分舒适的的,水温太热的话,很容易让皮肤变得干燥甚至起皮,因此水温保持在35~40℃就可以了,特别是淋浴更要注意水温。

3、不要用力搓洗

如果搓洗过度,很容易让皮肤出现破损,不要使用粗糙的搓澡巾,可以使用澡花,用泡沫温和除去体表的污垢。

盛夏时节,天气湿热,湿疹高发。不少患者饱受该病困扰,出现皮肤瘙痒、日夜难安。

在日常生活中,患者要注意以下细节

1、避免外界刺激,勿采取热水烫洗、暴力搔抓、过度洗拭等方式来止痒,也不能用酒精、清凉油来涂抹患处止痒。

2、穿宽松的纯棉衣物,不穿容易致敏的皮毛类、合成纤维衣物,尽量不戴首饰,不化妆,不使用香水。同时应尽量避开可加重湿疹的因素,比如:出现皮肤干燥;紧张或焦虑;温度突然变化;过热或出汗过多;使用刺激性的清洁产品;接触油漆或花粉;处于过于干燥的环境。

3、戒烟限酒,合理饮食。避免摄入易致敏和有刺激性的食物,如鱼、虾,辣椒、浓茶、咖啡等,应戒除烟草依赖,限量饮酒。